国际时评:历史记忆,怎撤得回?

发布时间:2016-05-04 丨 阅读:
导读:

  国际时评:历史记忆,怎撤得回?---新华社记者刘莉莉 中国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申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却遭到日方无理交涉。...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刘莉莉)中国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申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却遭到日方无理交涉。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表示,中方对此不予接受,也不会撤回有关申报。

  为保护无可替代的图书与档案收藏等文献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创立“世界记忆工程”计划,并设立世界记忆名录。

  避免历史的集体性忘却是发起这一名录的缘由。至于忘却,一种是自然性的,,如记忆被时间风化,遗迹被气候等因素损毁;而另一种却是选择性的,或者客观事实遭到蓄意破坏。

  对于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日本在二战时期对亚洲国家犯下的罪行,日本右翼政客屡屡选择性忘记,甚至妄想,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当年的慰安妇都去世后,日本曾经的“耻辱”便可永久掩埋。

  中国申报消息刚出,日本右翼就妄称中国是出于政治目的提出申请。这种无法从历史层面与中国针锋相对的叫嚣恰恰反映出日方无理取闹且底气不足。

  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岂能随意磨灭,更不是日方提出的说撤就能撤得回的。

  中国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以防止此类违人道、侵人权、反人类的行为在今后重演。

  当记录二战时期犹太人苦难的《安妮日记》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当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当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馆成为多数外国领导人访问行程之一……这些往事,早已超越政治博弈的浅显层面,成为历史石碑上斧凿刀刻的一笔。

  同样,亚洲人民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也不应被抹掉。中国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做法不是为加深中日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避免任何人、任何国家再次走上邪路。

  对于历史,中国不会忘却,世界也不会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