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平台

发布时间:2016-05-05 丨 阅读:
导读:

  留住古村落 为那一抹历史的记忆 □王家发 陈振 本刊记者 许庆勇 文/图 ○掩映在树丛中的六家畈古民居 ○工人在修复古民居 ○西湖村的马头墙 ○修复中的古民居 ○西湖村老街里的百...

留住古村落
为那一抹历史的记忆

□王家发 陈振 本刊记者 许庆勇 文/图

    ○掩映在树丛中的六家畈古民居

    ○工人在修复古民居

    ○西湖村的马头墙

    ○修复中的古民居

    ○西湖村老街里的百年老宅

    ○周日西湖村里游人不断

    ○工人在修复古民居

    近日,安徽省住建厅、文化厅、文物局、财政厅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肥东县长临河镇的西湖村和六家畈村位列其中。对这些村落,将加大资金投入,全方位保护历史风貌。

    这些村落目前现状如何?损毁的历史建筑如何修缮?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传统村庄环境如何整治?8月15日 ,记者来到了长临河镇一探究竟。目前,西湖村已完成改造的古街、六家畈村正在修葺的古民居等或可成为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样本。

    西湖村

    近60户古民居亟待修护

    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公布的消息传来,长临河镇“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牛和军十分开心,因为从今年1月份开始申报的西湖村就位列这个名录之中。“由于古民居的修缮和改造代价太大,目前西湖村还有近60户古民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资金是发展的最大瓶颈。”

    民居多有两三百年历史

    西湖村位于肥东县南部,巢湖北岸,以其附近的古建筑物长宁寺和无名河命名。西湖村主要由东街、老街两条街道组成,全长600米,呈“丁”字形结构,商业氛围浓郁,人文底蕴丰厚。前店后坊,齐山飞檐,石板幽巷。老街两边大多是按照古时建筑原貌改造的门店,牛和军介绍说,这些改造后的门店,其建筑风格和原先一模一样,也还有一些古民居仍是过去的原样,没有改造。

    在老街东巷里,有一家“东巷榨油坊”,这栋上下二层,每层四间房的古民居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丁氏三兄弟,排行老三的人称“三篾匠”。因家中有钱,令他感到十分不安,便将大部分资产转到外地,仅留数人看家。解放后土地革命时期,因他家出身问题,房产基本没收,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这残破的老宅,上世纪七十年代租给亲戚经营油坊至今。长临河镇上仅此一家榨油作坊,远近村民们带着几十斤到上百斤不等的菜籽来榨油,只收取加工费,利润虽微薄,但却一直坚持经营至今,保持着传统的榨油方式,为古街增添了一丝清香,一抹古韵。

    走进这家榨油坊,看到这栋民居的主体皆是木质结构,连接楼上和楼下的也是木质楼梯,但是由于年代较远,加上房屋无人居住只是用来经营,因此,这栋古民居的状况不太好。牛和军介绍说,在西湖村,目前类似的古民居还有近60户没有改造,很多已经成了危房。

    四百多间古房得到改造

    西湖村村民吴志华今年72岁,自小就在西湖村成长。

    “记得小时候啊,老街就是集贸市场,街很窄,两边都是过去几百年的老房子,老房子都有门面,大多都是做各种各样生意的,很繁华。”吴志华回忆,当年货船通过巢湖岸边的万家河口码头,以巢湖为中介,联系长江,与外界相互沟通。在当时的长临河街道上开办着各种商铺,老街上聚集了大量的水手,为他们而开的服务业也多如牛毛,甚至在民国初年还出现了肥东地区最早的照相馆。由于十分繁华,当年就有“小上海”的美誉。如今,长临河的水运繁荣景象已不可见,但当年的水运繁荣却给这座古镇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长临河老街成了环巢湖旅游中一个独特景点。吴志华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老街上人流量很大,再加上常年的风雨侵蚀,一些老房子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12年8月,老街整治项目正式启动,2013年完成整治。牛和军说,老街一共两条,一条叫老街,另一条取名东巷,两条街形成一个“丁”字形,是现今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

    牛和军介绍说,这次整治改造工程是历次最大的一次,改造的对象包括房屋、道路、景观和水体等在内,,总价超过4300多万元。“为了保存古民居的原汁原味,在改造之前,建设人员要对古民居进行拍照,大到主体结构,小到屋顶墙头的形状,然后按照照片上古民居的模样,一比一地改造和修缮。”整治中,老街房屋还原了江淮民居风格,东巷和老街铺设了600米的青石板路面,临街134户人家,432间房屋进行维修改造。

    资金成保护的最大困难

    在西湖村老街之上,准提庵、吴氏旧居、百年邮政、留真照相馆、东巷榨油坊这些上百年建筑历史的房屋依然是游客们驻足的地方。

    准提庵大庙建于明清朝代,前殿正门三间,后殿共十三间,中间三间供准提佛尊,左边七间为关帝殿,右边三间为大仙堂,解放前由法号“济明”和尚主持,香火旺盛,远近闻名;吴家老宅屋顶上的瓦松一丛丛的,长势茂盛,故居座南朝北,临街四间半正屋,正屋后面有二间厢房,厢房之间是天井小院,为砖木、小青瓦结构,具皖中古民居特色,建筑面积177平方米;百年邮政为三进四厢两院,全木结构房屋,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院内有一棵百年广玉兰见证长临河邮政的百年历史……

    如此上百年的古民居如果受到损毁定会令人心痛,古民居自然需要保护。然而牛和军坦言,古民居的保护是需要大笔资金的。牛和军向记者介绍,虽然老街西湖村已经经过了改造,但是目前仍有近60处古民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这主要是因为这60处古民居的改造代价太大。

    “像东巷榨油坊这栋上下两层共八间房的古民居,改造的费用至少需要200万元。”牛和军说,就目前的古建筑修复技艺来看,也有成熟的技法,但是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资金来支撑,“下一步资金能够下来,要全力地投入到古村落的建设当中去。”

    六家畈村

    合肥最后一片古民居群

    六家畈的古民居群也是合肥现存的最后一片古民居群。六家畈曾经有老街,街上都是青石板路。而如今的老街已经面目全非,连青石板都没有,六家畈现存的一些清代古民居早已是面目全非。8月15日,记者来到六家畈村,淮军统领吴伯华的家族故居正在修缮。

    六家畈是省内最大侨乡

    100多年前,这里不少人跟随李鸿章出生入死,成为日后著名的淮军将领。淮军将领中,曾在凤阳、颍上围剿太平军与捻军的吴毓兰兄弟功成名就后,在故乡六家畈修建了当时最气派的住宅。最先回乡的是淮军华字营统领吴伯华,他侵吞了太平天国八大王的大量财物和文物字画,于同治七年返乡,购置土地万亩,在六家畈杏树塘北岸营造四所坐北朝南精美豪华的砖瓦结构大宅第,每处五间四进,每进三间,有两厢房相连,共260间。

    六家畈的古民居,因上世纪50年代初的康复医院的进驻,后驻军、大跃进及“文革”中扫“四旧”被拆、被改建,已面目全非,有的仅剩房屋轮廊,有的成了仅剩两棵名贵树种的空院,有的因无人看管而自然倒塌。

    100多年过去了,独留下这个清末的六家畈古民居群,在2001年被列为肥东县重点文物保护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家畈古民居群就已破落,因经费的问题,一直都是简单的修修补补,百年历史的古民居群摇摇欲坠,期待着重生。

    古民居群房屋损害严重

    肥东县长临河镇文广站站长贺川徽介绍说,六家畈古民居原有6大片,有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5条走巷,都为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砖木结构、雕刻精细、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设有风火墙,十分考究。“无论是从历史、人文、建筑的角度考量,六家畈古民居群的保存价值都非常大。”贺川徽说,六家畈古民居群主体保护范围是原湖滨中学和原乡政府办公旧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家畈古民居群就已破落,“文物建筑的修缮,要修旧如旧,很多处情况都很严重。”

    记者在古民居群的一座老院落看到,它的屋顶多处破损严重,有的部分已经裸露出房梁,房子顶部北面和东面的瓦片多已脱落。更为严重的是,院落东侧的墙体已出现了多个口子,而且整个墙体扭曲变形,与平直的墙体相比,这里的墙体多处已呈波浪状,院落内多间房子的屋檐处都出现断裂。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六家畈古民居群其他地方。

    在另一栋古宅里看到,房屋只剩下框架,屋顶没有一片瓦,十二根五米多高的木柱撑起粗壮的屋梁,“这是过去的墙倒梁不倒的结构,虽然屋顶和部分墙体倒了,整体框架却能保存完好。”贺川徽说,整个房屋遗址最引人注意的是,粗壮的房梁上雕刻有龙、凤、香炉等吉祥图案,堪称精美,虽在雨水的浇淋下,却没有一点损坏。

    古民居边的现代房咋办

    据贺川徽介绍,六家畈古民居群的保护和修缮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首先是六家畈村现有的格局,古民居与目前村民的房屋都是交错的建在一起的,如果对古民居进行大面积的修缮,必将会影响到现在村民的房屋或者电路电线等,村民也不会配合,就这一点而言,大面积的修缮古民居可能性较小。”贺川徽说,文物修复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并不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因此,在资金方面,地方财力跟不上,这也给文物修复、古民居的修缮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贺川徽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六家畈的古民居群也遭受到人为破坏,“过去特殊年代里,破四旧什么的,这些古民居上的木雕、屏风等遭到了很大的人为破坏,难以保存完整,很令人心痛,还有一些木雕、屏风目前都放在个人的家里,个人对其保护不当,也损坏了不少文物。”

    在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方便,贺川徽介绍说,目前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六家畈古民居群进行管理和维护,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拨给专人。贺川徽说,虽然每年有政府的专项拨款,但只能对部分古民居进行抢救性的维修。

    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一些专家建议保护和利用相结合,配合巢湖大旅游开发,将六家畈古民居群与合肥的李府、肥西刘铭传故居、巢湖的忠烈祠等串联起来,组织一条极富合肥地方特色的“淮军将领故地游览”旅游线路,借助旅游开发来获取保护所需的资金。

    业内人士称,将考虑把古村落、古民居通过租赁方式,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与资金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来,还将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力图探索出新的市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