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大连历史记忆的六条老街

发布时间:2017-10-10 丨 阅读:
导读:

  浓缩大连历史记忆的六条老街,大连,建筑,新浪,旅游,城市,中山广场,历史。大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这里并不缺少文化。它的脉络都清清楚楚地铭刻在那些美丽的老街...

  大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这里并不缺少文化。它的脉络都清清楚楚地铭刻在那些美丽的老街巷里。大连是一座殖民城市,在110年的城市历史中,日本和俄国都曾留下脚印。俄罗斯风情街、凤鸣街、南山……大连究竟还有多少你不了解的历史街区?那些久违的小巷,陈旧的建筑,恍惚着斑驳质感的景致,都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老时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唤醒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旅顺茂林街89号

新浪旅游配图:旅顺茂林街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新浪旅游配图:旅顺茂林街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追溯近代大连的发端,一定要从旅顺说起,寻访太阳沟的年代感,不妨从茂林街出发。位于茂林街89号的解放军406医院曾有百年历史。这里原是沙俄海军兵团营房,1909日本人将它改为旅顺工科学堂,设电气、土木、机械、采矿、冶金等学科,学制四年,毕业生与日本国高等学校、大学预科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1922年升格为旅顺工科大学,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工程技术类大学。远望整座建筑,笔直坚固,简洁华丽,深具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新浪旅游配图:旅顺工科大学旧址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新浪旅游配图:旅顺工科大学旧址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步入院内, 简约大气的建筑风格,带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征,这是俄国人最能玩得转的花样,透过鲜明的俄式建筑风格依稀能够想象出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据1941年7月统计,旅顺工科大学预科学生320人,其中中国学生40人。本科学生260人,其中中国学生20人。从1910年开校到1945年停办为止,中国毕业生在3233人中仅有270人。日本学生来自居住在大连的日本家庭,由此可见日本人在大连的居住密度。

  高尔基路日本文化区

  高尔基路、凤鸣街、新华街、水仙街这一区域,原有200余栋老建筑,它们是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日本侵占大连时期,依照当时欧美规划理念兴建的住宅。这些“和式洋风”建筑,大多是二三层。小楼造型别致,每栋楼都不一样,极少重复,并都配有独立的院落,各种树木、假山点缀其中。在这些建筑中,有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郭沫若夫人郭安娜、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其震、台盟原名誉主席苏子蘅等十多位名人的故居。

新浪旅游配图:高尔基路建筑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新浪旅游配图:高尔基路建筑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失败的俄国人在大连留下了161栋房屋后全部撤离,他们的城市规划被日本人捡了起来。于是大连成了日本一些建筑师“梦想实现”的地方。他们把这里当成现代城市建设的实验地,并且在改造俄国建筑的过程中,把欧式的风格技术融合在新建的房子上。这些优美的建筑不仅见证了大连的城市发展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见证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史。

  东关街齐鲁文化街区

新浪旅游配图:东关街建筑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新浪旅游配图:东关街建筑 摄影:图片来自旅游攻略

  大连原有大范围的中国人居住区,现只残存东关街一带历史街区。那里不仅可以看到中、日、欧各色建筑,还有传承至今的市井风情。一座女儿墙上装饰着水泥堆塑花饰的民国小楼,其山墙却是江南的观音兜,而老字号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这里正是大连建城初期中国移民史的重要见证。东关街近代建筑群和凤鸣街一样,也在2009年7月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新浪旅游声明】本文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