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历史的疼痛记忆

发布时间:2016-10-17 丨 阅读:
导读:

  云冈石窟历史的疼痛记忆,云冈石窟,佛像,历史,大同,山西。薄雾。密雨。阴云。如此的天气,我们来到了云冈。此时的石窟,却是和我想象中的不同。在到达前,心中的...

  薄雾。密雨。阴云。

  如此的天气,我们来到了云冈。

  此时的石窟,却是和我想象中的不同。在到达前,心中的云冈是温暖阳光普照下最宏伟的存在,是微风合着索索梵语中的庄严佛国。可此刻庄严与神圣全都被细雨冲刷掉了,被阴云遮盖住了,只能在五颜六色的雨伞下小心翼翼的抬头望着雄伟的石窟,心中颇有些失落。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可到了一个个洞窟中,失落的心情立刻消隐,顿时被扑面而来的气势压迫住了,只顾张着嘴抬头仰望这些威严的佛像。整座石窟完全是从周武山的岩石上抠凿下来的。在雨天,黄褐色的岩石显得有些灰暗。但这些佛像体态庄严,面部表情各不相同。放眼望去,但见罗刻满山,鬼斧神工。你盯着他,他就朝你微笑着说法。一眉,一眼,一袈裟,一冠带,一飞天,一罗汉,一菩萨,无不各具精严。用冰心老人的妙喻:“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一些洞窟的窟壁上,一些佛头佛像却突兀的消失不见,壁上刀削斧凿的痕迹还清晰可见。问问导游,才知道这些佛头佛像已被盗往国外了。而且云冈石窟如此中华瑰宝,在明清却被渐渐遗忘。而再度踏入云冈石窟破败的寺门,让它为世人所知的的却是日本学者伊东忠太等人。(在它之前,还有一座煌煌莫高窟被英国的斯坦因用两百两银两几乎搬个精光!)而日本学者编著并于1951年—1956年陆续出版的的16卷本《云冈石窟》,竟然代表了当时甚至是目前云冈研究的最高水平!这历史的隐痛啊,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云岗石像

云岗石像

  雨淅淅沥沥的下。此刻,云冈石窟和莫高窟隔着重重山脉、茫茫大漠遥相对望,四目相对,双手相扣,相顾无言。唯有苦楚,唯有泪千行。

  导游忽然说,云冈的第三期不作参观。但我好奇,就一个人举着伞踏上了石阶,将众人抛在身后。

  到了石阶上,伸头向窟里观望。窟里的样子令我彻底震惊:有的佛像已经被风化的只剩残迹,残迹上有着一道道横向的刮痕,证明着这里曾经美丽;有的身子犹在,头部却不见,只剩斧凿和锤印,控诉着强蛮的破坏和掠夺;有的尚完整,捏个手印,目光清澈而悲哀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我顿时明白了不参观这里的理由:这是一种为了伤疤不再被痛及的保护,但这更是一种对历史的逃避。

佛像

佛像

  可历史是无可逃避的啊!无论这里历经了多少风霜,遭受了多少苦难,包含了多少屈辱,所有华夏子孙都该记住:这里,是璀璨的大唐的摇篮!先秦诸子哲思涛涛,争鸣万世,好则好矣。但少了马背雄风,异域视野,就没有大唐的恢弘大气,包容豁达的浩然之气。而鲜卑拓跋氏北隅起兵,称雄中原。以小集大,以野尊文,包容万家,大气新凝,终于将这一丝浩然之气注入华夏血脉中。从此,中国迈入了大唐。

  如今,这里却被几度遗忘,让外族来帮我们重拾记忆。

  忘了云冈石窟,就忘了大唐,就忘了中华浩浩荡荡的五千年。

  雨淅淅沥沥的下。落在地上,溅起一地泪花。

  这雨啊!实是上天故意为之啊!这浩荡荡的古代石窟,有着大唐的印记。但在晴空下摆在面前,用一种参观游览、阅读书本时的轻松愉悦来体悟它,又如何能听见它的哭泣!晴空下的我们太惬意,上天为了让我们重拾记忆,故意用一场大雨逼迫我们卸去了斯文和悠闲,用我们最虔诚的姿态来哀悼着眼前的这一切。

  这哪里是雨!这是先秦的辩思,是大唐的歌舞,是宋元的繁荣,是明清的衰落,是近代的耻辱,是我们的漠然。

  我不顾众人目光,在大雨里收起了伞,任由大雨洗刷我的漠然身心。

  我转过身,深深鞠了一躬:

  【残像伫立风雨中,千年耻辱何时休?何处繁盛中华兴,云冈巨佛泪无语。】

  云冈,让我听你的哭泣。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且行且歌;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浪旅游声明】本文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