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首次尝试居民口述武康大楼历史 保存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2016-05-25 丨 阅读:
导读:

  徐汇首次尝试居民口述武康大楼历史 保存城市记忆,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文遗产正在消失。在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湖南街道首次尝试以居民口述...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文遗产正在消失。在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湖南街道首次尝试以居民口述历史的形式,保存城市记忆、挖掘城市文脉,创造了一种抢救历史文化传统的有效方式。请听报道:

  (在淮海中路武康路口,有一座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武康大楼。它始建于1924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二战时期被称为诺曼底公寓,1953年更名为“武康大楼”,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王文娟等文化演艺界名流曾先后入住这里。半年多前,徐汇区启动了对这座大楼的口述历史项目,著名作家陈丹燕、同济大学教授沙永杰等一批专家学者对久居楼内居民进行集体访问,让这份历史共同记忆定格在影像中。

  【居民的集体口述:

  男:我们搬过来是1956年6月17号,整装大楼里估计只有我还在用窗式空调。

  女:有一次琼花开了,宋庆龄回来了,我们很远地看见了,花都搬出来了。

  男:当时属于非常高级的公寓,我们来的时候窗户全打开,上面有一层毡,,关窗时没有砰砰砰声音。1964年大修时,全部铲掉。各家都有暖气,走廊都有。】

  这些居民对武康大楼及其所在街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述,使它不再是一座高冷的著名建筑,而是上海城市生活史的一个见证。口述历史的初衷是什么?陈丹燕说,口述历史是城市文脉,更是城市更新的灵魂所在。通过市民对优秀历史建筑有血有肉地细节描述,就能把这些“灵魂”固化下来,使历史建筑在修缮、开发利用中,避免被无知的破坏。

  【我们可以依照这些房子的记忆使得修缮的工作不走样。我们非常明白地看到如果只有钱来修房子,会把房子修成什么样?你只有钱而没有灵魂。我们留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工作流程,希望在上海城市更新中,居民口述史的项目是可复制的。】

  据介绍,湖南街道口述历史项目有六个“一”,除了一幢建筑武康大楼外,还有一位名人是张乐平,一个单位上海交响乐团,一条马路安福路,一个弄堂复兴西路44弄玫瑰别墅。

  以上由东广记者程琳报道。)

  热点新闻:

  上海率先实现水电煤三表集抄 今年将试点安装10万户

  浦江东岸蓝图框架出炉 21座灯塔点亮21公里岸线

  上海近3000辆出租车没人开 竞争激烈服务遭诟病

  上海一居民难开母女关系证明 敬老卡无法激活

  上海一智残女怀孕不愿流产 其父诉请判婚姻无效被驳回

  天气预报:

  今天多云到阴最高气温25度 明起3天有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