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期《文化收藏》杂志卷首语

发布时间:2016-10-14 丨 阅读:
导读:

  2013年第2期《文化收藏》杂志卷首语_永远的春天_新浪博客,永远的春天,...

收藏必须“给力”

 

 

古玩行当,真真假假,欲遮还迎,自古都是“圈里人”的事儿,懂行的言谈之间总是说一句,收一句,不着边际又滴水不漏。心血来潮一心发财仓促入门者,难免当棒槌被宰。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个人造化凭运气”,话虽偏颇,却正是古玩魅力所在。然而对于初入门者,绝不能全凭运气,卖家“打眼”买家“捡漏儿”的故事在如今成熟的收藏市场中已越来越少,收藏者必须要有眼力、财力、魄力,并且要相当“给力”。

三种“力”中最重要的是眼力。寻宝靠眼力,鉴宝也靠眼力,品玩更需眼力,古玩艺术品若眼力不济,便真的索然无趣了。眼力不是随便糊弄的,除非你是豪门巨富,花钱跟打水漂玩儿似的,真假无所谓,只图个高兴。眼力的修炼不是读几本书看几场“鉴宝”听几讲“马未都”便可一蹴而就,关键是凭悟性,看造化,更需个人后天努力。

怎样努力?是不是天天逛地摊儿,满街扫货?倒也不必!现今地摊上的东西经无数能人过眼把玩,还能有多少“开门”的宝贝,看的多了,反而把眼力看坏了,遇到真东西也瞧不出道道儿了。热闹惹火的地方根本练不了眼力,博物馆、大型展览、名家收藏才是正途。博物馆大门天天开着,里面宝贝分门别类,应有尽有,经常观摩比较,对照书本与实物,天长日久,也便有了对古玩艺术品的基本修养。名家收藏虽可遇不可求,但可以多交朋友,古玩行每人手里基本上都有几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多请教,广交友,喝茶聊天赏宝的当儿,一些书本上、博物馆里学不到的感觉便汩汩而出汇入心田。眼力,到了一定层次就是一种感觉。

练就一副好眼力,就要步入实战开始淘宝了,淘宝要花钱,实战需财力。真金白银的其实没有什么可说,但关键是如何发挥使用有限的“力”,使之能“四两拨千斤”而又“源源不绝”。首先是一个“度”,若作为副业玩玩儿,持中守正便是度。对古玩可以鉴赏,可以投资,但尽量不要影响到生活,古玩的价值大多是“无价之宝”。若一心收藏不考量自己经济能力,就是富商大贾也经不起多几件精品折腾,关键时刻一时半会儿无法兑现,只能空守宝贝喝西北风,无奈之下不得不“忍痛割肉”,价值必然大打折扣。若把收藏当事业,就要做到“以藏养藏”,除了几件压箱底的宝贝“不见兔子不撒鹰”,其它玩意儿小赚即可,关键是一买一卖之间维持人脉,联络感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匀货”和“出货”的路)

有眼力有财力接下来还需魄力。到了这个境界的都是高手,不妨到拍卖会上坐坐,看看“高手”之间如何过招。每一场大型的拍卖会上,孤品名器买家之间的竞价绝对是惊心动魄,到了一定火候,甚至已经不是财力和眼力的比拼,而是看谁更有魄力。顶级收藏家不但具有相当深厚的鉴赏能力,而且更懂得收藏三味,愈是珍贵愈是绝品价值便愈高,几乎不能用金钱衡量,对待珍品的态度也就超越了金钱。昔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藏”的张伯驹先生,为购得《游春图卷》由豪门巨富变成债台高筑,是何等的魄力!然而这幅让他倾家荡产的画,最后又捐赠给国家,如此高伟人格,又是何等境界!有眼力有财力的收藏者可以追慕下张先生“孤注一掷”“适时出手”的魄力。尚未有定论的珍品,眼要毒,若是认准了就不管别人怎么看,先下手为强,买下来再说;一般论定的名贵器物,心要狠,尽管价值不菲,但无论从怀旧还是保值的角度,不妨“狂放”一把,均会有一个比较明朗的结果。

眼力、财力、魄力,此三者,与文化收藏界诸君共勉!(执笔:刘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