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故事]张富荣:独特的烟标文化

发布时间:2016-05-24 丨 阅读:
导读:

  □李金莎说起收藏,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古董、字画、邮票等,但今年68岁的张富荣却酷爱收集烟标。40余年下来,他坚持不懈整理收藏的烟标多达3000余枚。谈起收集烟标...

  □李金莎

  说起收藏,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古董、字画、邮票等,但今年68岁的张富荣却酷爱收集烟标。40余年下来,他坚持不懈整理收藏的烟标多达3000余枚。

  谈起收集烟标的爱好,张富荣说,他最早开始收藏烟标是在1972年,那时候他无意间发现,烟标上的图案有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建筑等,独具艺术欣赏价值,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收藏烟标之旅。

  张富荣是一名退休的眼科医生,平时不喝酒、不抽烟。除了经常向周边抽烟的朋友要些抽完的烟盒之外,他平时逛街时见到精致的烟盒就买下来,自己留着烟盒,把烟送给朋友。看到路边丢弃的烟盒,他也收藏起来。时间久了,张富荣收藏的烟标越来越多。

  如何将收集到的烟标整理分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张富荣介绍说,硬盒与铁盒的烟标相对好收藏,对于一些老式的软盒烟标,他就将烟盒包装展开,平整的放在书籍中,然后用木板压平再进行收藏。目前他整理的软盒烟标书籍共有40余册,每册封面上都标注有序号与年代,方便及时查阅。打开收藏的烟标,张富荣娓娓道来,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金钟、百花、西京、火车、大前门、黄金叶、马樱花、五朵金花等牌子。那时的香烟分为国营和公私合营两种,烟盒全是纸包的软盒。到了80年代才有了硬盒香烟。

  烟标虽然只是普通的商品包装纸,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张富荣拿出几枚喜爱的烟标介绍道,这枚红太阳烟标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特别生产的,烟标由红太阳、毛主席纪念堂及韶山故居组成,十分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这枚烟标是纪念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

  “烟标虽小,但它的外观、图案、卷烟包装工艺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在不断收藏整理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它所传递的时代变迁与地域风貌”张富荣说,,烟标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具有标志性、时代性、不可替代性。退休后时间变得充裕,自己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收藏整理烟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藏更多有价值的烟标,并将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