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校门到部队营门,“征兵专列”怎样开得更快更稳?(1)

发布时间:2016-05-20 丨 阅读:
导读:

  大学生张金去年入伍到天津警备区,学程控专业的他很担心分配到连队后荒废了专业,但在新兵连他就打消了这一顾虑。2014年6月,上海市征兵办、市委组织部、市教委...

  直通高校“征兵专列”如何更快更稳

  ——对大学生士兵征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写在前面

  兵之胜在于篡卒。

  20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生,每年700多万毕业生,军队优质兵员在这里储备。

  自2009年冬季征兵起,我国兵役政策实行重大调整,征兵主体开始向大学生转变。7年来,这一政策稳步扎实推进,对于改善我军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做好大学生士兵征集工作,事关军队打胜仗,事关国家安全稳定,是军地双方共同的责任。当前,在大学生征集上究竟还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和加强?怎样才能让“征兵专列”在大学校门到部队营门间开得更快更稳?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电视有影、广播有音、报纸有字,为啥还有死角盲区——

  宣传发动:还须精确到户、点穴到人

  宣传发动是征兵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激发大学生报名应征的有效手段。随着科技进步,信息传播的形式和方式日新月异,“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作古,如何将征兵宣传的“丰富食材”打造成符合大学生胃口的“佳肴美味”,已然成为各级兵役机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李芙蓉从小梦想军营。2013年,,刚上大一的她准备报名参军,却因为年龄问题被卡了下来。原来,按照国家当时的规定,在校女大学生入伍年龄为18至20周岁,由于高中复读两年,小李当时已经21周岁,不符合应征条件。2014年,国家将大学在校女生入伍年龄放宽至22周岁,时年22周岁的李芙蓉原本有望实现自己的从军梦,却因为没有及时得知这一政策,最终无缘军营,留下了终生遗憾。

  安徽省合肥市兵役机关在高校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五成以上大学生对应征报名方式、优抚政策等并不完全了解……

  “征兵宣传电视有影、广播有音、报纸有字,该搞的都搞了,为啥还有死角盲区?”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王东海认为,宣传时机把握不准确、宣传内容缺乏针对性、宣传方式较僵化、宣传发动不深入是征兵宣传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当下,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大潮中,征兵‘好声音’很容易被雨打风吹去。”联系近几年征兵宣传的感受,合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高峰感慨地说:“宣传发动既要全覆盖,还要精确到户、点穴到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兵役机关开始意识到了征兵宣传“精确到户、点穴到人”的重要性,并针对大学生征集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加强。

  ——坚持常态化宣传。“任务来时热热闹闹,任务走时清清冷冷”,这是一些地方征兵宣传的真实写照。为此,天津、山东等地将宣传发动计划方案精准到月,全年发布征兵宣传信息,时时调动学子参军热情;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改变以往“运动式”征兵宣传方式,在重点学校、工厂和街道设立了15个固定征兵动员宣传点,请学校老师和社区干部定期宣讲征兵政策。

  ——坚持内容走心。宣传发动内容为王。河南省军区邀请南京政治学院顾伟等6名知名专家教授走进高校授课辅导,受到广大“军迷”的强烈追捧;河北省邀请陆海空和火箭军、武警部队的6名英模人物和来自全省的拥军模范代表现身说法,增强了征兵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天津市提出“榜样力量+优惠政策”的宣传理念,请南开大学“硕士女兵”阿依古丽走上高校课堂交流参军体会,为广大学子解答他们心中最关心的问题,达到了“一个人影响一座校园”的轰动效应。

  ——创新方法手段。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大学生预征对象军营体验日”活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创作萌版军人形象手册,在辖区各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组织开设征兵宣传第二课堂;山东、河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则针对当代青年特点,建立征兵网站、开通征兵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优惠政策和征兵文章,获高校学子点赞无数。

  在兵役机关加强和改进宣传方式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在积极行动。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庆伟告诉记者,他们制定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军事“两课”标准,规范军事教研室建设、军事课教师的选聘程序,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考试内容及院校绩效考评系统,有效激发了广大学子的爱国热情。2013至2015年,该校先后向部队输送优秀大学生167人,每年入伍人数都居天津市高校之首。

[责任编辑:杨煜]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