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中市历史文化的思考(文/符道禹

发布时间:2016-06-01 丨 阅读:
导读: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巴中曾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素有“红军之...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巴中曾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素有“红军之乡” “川东北氧吧”之称。境内不仅有光雾山、诺水河、米仓山、恩阳古镇、南龛石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景区,而且巴中的历史文化也极其厚重。

一、古道沧桑

古大行道,殷商甲骨文记载武丁派妇好伐巴经此道。《四川通志》载,大行道从南郑至巴州王望山,隔江而断。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后来入巴蜀的米仓道。巴城及其市中区恩阳必然是古道上的重镇。可谓之:大行米仓,古道沧桑。

二、大汉源头

秦末,楚汉之争中,刘邦为汉中王时期,南郑是其根据地中心,巴州,大巴山系米仓山这一带,自然就成了刘邦屯粮屯兵的重地,巴国虽灭其后裔,生活在本土的骁勇机智的賨人、部分僚人加入了刘邦的队伍,是刘邦大军出其不意,从陈仓伐楚,一举定汉朝江山的坚实基础。至今巴中境内,通江县永安镇后山的得汉城遗迹尚存,东汉时公元92年开始建县——汉昌县(郡),如果不是这里开创汉朝及其奠定大汉江山的历史功绩,又怎么能命名“汉昌”呢? 南江境内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说至今流传。中共及其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红军所占领的地盘之大,可以推断当时刘邦大巴山系及其米仓山南一带的天地之广,巴城是秦蜀军事经济重镇。古得汉城汉昌郡,实为:秦蜀重镇,大汉之源。

三、古寨城堡

因为有了古道沧桑,大汉源头,那么其上的保家卫国的古城堡关隘遗址等军事要塞,如平梁城等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载体。概括它的意义,,即是:古寨城堡,保家卫国。

四、佛龛信仰

古巴州志,概括巴城的地理人文,八个字:四龛耸翠,一水回滢。一个城市,四龛的佛教文化,用精美石刻艺术来展示,四山更加青翠碧绿,绿色的翡翠,比喻精神的升华,信念的坚定,是人生充实的本源。专制时代不仅生命保全,灵魂得到安抚,更是一种救赎。简言之:四山耸翠,万佛来朝。

五、平民教育

晏阳初故居。平民教育从这里开始,并铸就世界革命性伟人。教如何做人,做世界公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平民教育思想对于人类的文明教化的贡献,其世界意义是不可估量的。那么,晏阳初在此诞生就不是偶然的,研究发现,晏阳初就是受到了传教士对他的平民教育,双语(汉语英语)式教育,给他早期的启蒙和人生志向目标的确立产生极大影响的故居,就是需要让世人记住,并且实践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他的教育思想,提高民族的素质,为当今祖国高度文明建设与发展服务。

六、书院书斋

巴中的平梁书院、云屏书院及其若干文化名人的书斋,显示了巴中的文化的级别和等次,书院是培养专业学子和研究人员的大学堂和大讲堂,没有这些文史哲修养高深的文化专家,巴城的文化是不可能在近代和现代有如此发达的环境和土壤。

七、非遗丰厚

在民国时期,巴中的川剧折子戏、川剧弹戏、四川清音、金钱板等民间曲艺是非常发达的;建国以后继续发扬光大,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以来,逐渐萎靡、甚至有消失的危机,因此,巴城必须保护曲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任何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是传承人,而今城镇化步伐太快,这些可以传承的师傅极少,显得极其珍贵。因此,必须联系合组织他们,把这些技艺流程重新演绎并且录音录像来记录保存。

巴中有从先秦之巴国以来传唱、改造和创造的各类体裁的民歌约10000余首(曲),其经典部分,今天有人传唱的,必须用传人的方式,继续传唱下来。

(作者系政协巴中市文史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