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的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16-05-31 丨 阅读:
导读: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摄影:杜京 ■杜京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摄影:杜京

■杜京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我的父母都是军人,从小生长在军营里的我,儿时就对这首赣南民歌耳熟能详。

  金秋时节,我终于来到了儿时便铭记心中的江西赣州。走兴国,入安远,看宁都,行瑞金,开始了一次满载着红色记忆的信仰之行。

  兴国建县始于三国时期的吴嘉和五年(公元236年)置平固县,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以年号为名,改称“兴国县”。唐代书法家、“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北宋“不易官小畏权贵”的李朴,明朝堪择十三陵的廖均卿,清代“和藩”的礼部侍郎王恩轼都诞生于兴国的土地。

  兴国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将军广场宽阔而静谧,广场上伫立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及兴国籍的共和国开国将军肖华和陈奇涵的雕像。12块奇石上,镌刻了肖华上将所作的12组《长征组歌》。驻足留念的人们熙熙攘攘,威武的将军雕像一如既往地沉默,他们刚毅坚定的目光远望青山绿水,仿佛在问眼前的人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记住了什么?

  以红军八角帽造型的展览厅内,透过兴国籍56位开国将军那一张张年轻而英俊的面庞,曾经腥风血雨的经历已经凝固成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文字,化成一尊尊默默无言的雕像。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者达5万多人,姓名可考的有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毛泽东同志曾经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题写“模范兴国”。

  我放慢脚步,仔细搜寻着这些牺牲烈士的名单,绝大多数都是陌生的名字,其中大多数人的生命在20多岁时便戛然而止。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不再平静,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在那些平淡的文字和模糊的肖像背后,究竟蕴含着他们怎样的生命激情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名单中那些熟悉的名字已成为彪炳千秋的伟人,然而,历史却从来不仅仅只是由伟人书写,而是由千万个普通又平凡的人来书写创造。

  1931年11月7日,瑞金叶坪村,“一苏大会”顺利召开,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开始了人民共和国的一次“预演”的序幕,瑞金无愧于共和国的摇篮。

  简陋的房舍,偏远的乡村,血与火的岁月。这里,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叶坪。在白云蓝天下,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黄色的旧址,如今在绿树葱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耀眼。紧邻“一苏大会”的旧址,有国家政治保卫局、红色中华通讯社、中央邮政局、国家银行、中央印刷厂等旧地……共同构筑起早期共和国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位同行的名叫王贺的年轻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告诉我,她的外公是一位老红军,今年已经95岁了,四川绵阳梓桐县人,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虽然她和外公平时相处的时间不算多,但每到过年过节有假期的时候,都要去看望老人。

  最令王贺难忘的是她在上初一时,整个暑假都在外公家度过,她每天早上陪外公去公园散步,听他讲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草根的故事,外公曾经到过江西。“这次赣州之行我收获很大,回去一定把老区的新变化向外公报告,他老人家一定会很高兴的,”王贺说,“我还要把此次收获与家人一同分享,将所见所闻详细地告诉11岁的女儿,让她记住这段历史。”

  说来很巧,我的父亲13岁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父亲所在部队参加过解放江西的战斗。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和弟弟只要看到父亲一有点空就缠着他给我们讲战争时期的故事。

  有一种情感叫做怀念,有一种记忆叫做铭刻。如今王贺的外公和我父亲等老一辈革命军人在江西留下的足迹和故事,已由我们后辈载着思念来寻找、记忆。

  走读赣南老区,恍惚间,炉灶里的烟火仿佛还有余烬,挑完水的木桶里晶莹剔透的水滴还在闪着光芒。85年前的光阴仿佛与现代的时空交错重叠,温馨的真情化作绵江金光闪烁的碧波,长绵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