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历史记忆 呵护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16-05-19 丨 阅读:
导读:

  日前,仁化县正式启动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展陈建设。夏富古村在加强古村内历史建筑群和文物古迹保护外,大力推介“世外桃源”——牛鼻村以及“夏富情歌”、“装故...

  日前,仁化县正式启动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展陈建设。纪念馆计划年底建成使用,届时将以丰富的实物、展板、场景仿真等为主体,再现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并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峰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连成一体,成为仁化红色旅游“新贵”。

  2012年以来,该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在县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加大对历史文物保护力度,留住历史记忆、呵护精神家园,走出了一条修缮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相结合之路。

  建章立制保护文物步入新常态

  该县域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3个,其中,拥有唐代的云龙寺塔、澌溪寺塔等14座古塔,被称为岭南古塔之乡,也是唐代佛教南移的第一站。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古村落7个。

  “丰富的古迹遗存不仅见证了仁化的历史变迁,更彰显了仁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该县县委书记刘锋说,“保护文物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责任与使命,我们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加大文物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历史文物保护工作步入‘新常态’。”

  为此,该县把文物保护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建设工程选址要尽量避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需要迁移拆除的文物要依法履行审批手续,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并建立了一支以县文化局为主、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村干部、文物保护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文物保护网络,文物保护工作进入常态化、制度化。

  抢救修缮重点文物保存完整

  “作为山区欠发达地区,尽管县财力有限,但仁化县还是高度重视保护文物的。”该县文化局分管文物保护的副局长江美成说,他们在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万元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专项资金抢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塘古村是韶关市范围内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曾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两年来,该县共申请国家专项资金1246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村内的三角商业街、门前巷、三多仓杂货铺、李仲生故居、李氏宗祠贻德堂等复原维修。对双峰寨四面角楼、墙体、楼板、走马廊等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在双峰寨前后各建一个文娱广场,配套完成了排污设施、健身广场等综合改造工程。

  除了抢修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该县还投入资金118万元,对古秦城、董劝书院、双水塔、世科祠、红军石拱桥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及时有效的抢修。

  近年来,该县多次送文物展到学校、进社区、入农户,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制定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巡视制度,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不定时巡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传承利用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抢修文物古迹的同时,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激发文物生命力,让宝贵文物‘活’起来。”仁化县县长王晓梅说,仁化创新文物资源利用模式,推动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扶贫开发相结合,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实现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相得益彰。

  夏富古村在加强古村内历史建筑群和文物古迹保护外,大力推介“世外桃源”——牛鼻村以及“夏富情歌”、“装故事”等民俗文化游。2013年以来,夏富古村落吸引了逾8万游客踏访,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系列《江河万里行》摄制组等先后前来取景拍摄,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又一好去处。

  在城镇化发展中,该县也注意吸收古建筑特色。目前,该县在环丹霞山周边建成了统一的岭南式徽派风格的黄屋旅游新村、瑶塘旅游新村以及韶赣高速丹霞站出入口沿线“穿衣戴帽”改造工程,与周边的夏富、风度、大围等省级古村落遥相呼应,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