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记忆 坚守精神坐标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02 观点·视点

发布时间:2016-05-13 丨 阅读:
导读:

  今日视点 重温历史记忆 坚守精神坐标 ——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组走进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蒙自市查尼皮村 本报记者王廷尧乐志伟谢炜李树芬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唤...

今日视点

重温历史记忆 坚守精神坐标

——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组走进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蒙自市查尼皮村



    本报记者 王廷尧 乐志伟 谢炜 李树芬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唤起人们的回忆和思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云报集团“记者走基层”全媒体采访组来到了位于滇南的一个小山村——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联系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思考,让历史的光芒启迪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未来。

    红色火种

    在这里激情点燃

    查尼皮是彝语,意为“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来看,它确实毫不起眼。

    从蒙自市驱车半个多小时,便来到了居于山岩之上的查尼皮。眼前的小山村宁静祥和,呈现出云南高原山村最朴素的风貌。但村中一座简陋的小茅屋,却为查尼皮打上了一个永恒的印记——1928年10月13日秘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88年前,正值龙云“拥蒋反共”达到高潮,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赵祚传被捕牺牲,党组织残缺不全。生死存亡之时,历史选择了查尼皮。解说员小李介绍,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并非偶然。一方面,蒙自当时是迤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农运、工运非常活跃之处,也是中共地下党经常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查尼皮村的位置既隐秘又便于向外流动,站在山坡上能清楚地看见从四方山路上来的人,易守难攻。

    1928年10月13日,从查尼皮的这间茅草屋里飘出《国际歌》的歌声。昏暗的马灯下,吴澄、吴少默、李鑫、杜涛等17名党代表讨论通过了《云南现状与党的任务议决案》等四项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秘密召开,如同一粒火种,划破了滇南沉寂已久的黑暗夜空。

    会后,在省临委的领导下,云南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武装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早期革命斗争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新局面。

    如今,省“一大”会址进行了修缮,蒙自市正以3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对查尼皮进行提升改造。虽然整体环境改善了,但会址外观和内部陈设依旧保持原貌,那简陋的火塘、方桌、条凳、马灯等物件,仍诉说着当年的艰难,并时刻提醒着参观者们:勿忘历史、珍惜今天。

    重温誓词

    让信念永不褪色

    在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现场,一堂鲜活的“两学一做”党课正在进行。

    茅草屋前,云报集团“记者走基层”全媒体采访组和红河州宣传系统的部分党员同志一起,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一大”纪念馆里,大家认真观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物资料,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驱的不朽功勋。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家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经历了革命和岁月洗礼的查尼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村庄,而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领导云南各族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追求远大理想的自强自立之丰碑,是一面永不褪色、永远飘扬的革命胜利之旗。

    “高擎历史的火炬,我们才能心里亮堂,看清脚下的道路,明确前行的方向。”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铭记历史,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党员。

    美丽家园

    革命老区谱新篇

    与云南“一大”会址仅一墙之隔,半山坡上有几幢小楼掩映在绿树中。

    “快到家里坐坐。”村民李忠良热情地将记者迎进了他家占地25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虽然外墙的装修还没有完工,老李和儿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房。客厅里电视、冰箱、沙发一应俱全,60刚出头的彝族老汉脸上满是幸福,“有了新房,儿子找媳妇就不用愁了。”

    “建房花了30万,政府‘美丽家园’项目给了2万元补贴,剩余的都是自己苦得的,一分钱的账都没有差。”李忠良老汉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老李所说的“美丽家园”,是红河州近年来启动的一个城乡建设重大项目。仅2014年,州市两级就投入公共基础建设资金572万元,硬化了查尼皮村村内道路,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和村级活动室、医务室,村里有了垃圾房、路灯21盏,绿化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

    “这只是查尼皮村改变的开始,以后市里将以发展经济林果为重点,带动村民种养结合、逐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力争3年内实现户均有1亩经济林果,每户增加收入600元。”同行的蒙自市副市长张礼毅说。

    循着朗朗的读书声,全媒体记者们来到查尼皮小学,看到孩子们有的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有的在宽阔的操场上游戏。校长何亚飞介绍,,学校有109名学生,主要来自周边的白沙坡、新寨、尾楚白三个村子,现在学费、书费都免了,中午还供应一顿营养午餐。

    “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幢教学楼已经连续翻修了三次,操场也是新建的。”听着何亚飞校长的讲解,记者在小小的校园中发现了不少红色印记:操场围墙上明亮的红五角星格外醒目,与学校门前高高挺立的红色火炬相映生辉。

    “每到新学期开学,我们都要带孩子们到会址参观,给他们讲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重温革命精神。”何亚飞说。

    88年过去了,革命火种以查尼皮为源头,燃遍了红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小小的查尼皮村,也从当年的12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54户238人。

    传承红色圣火、共建美丽家园——从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中、从孩子们天真的笑容里,我们看到,革命先辈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红色基因正在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