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秀琴 :切勿让留守儿童成社会关注的死角

发布时间:2016-05-24 丨 阅读:
导读:

  《市场信息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综合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邮发代号21-13。个性张扬,独树一帜,信息量大,实用性强,传播面广,发行遍及全国...

焦秀琴 :切勿让留守儿童成社会关注的死角

市场信息网   2016-05-19 10:21:29   来源: 西部都市网   评论:

\

  焦秀琴汉族,毕业于兰州大学英语应用专业。从事教育事业,一线任教多年,多次被政府党委评为“优秀科任教师”/“优秀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曾写过的文章《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改行动计划从学困生入手》等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论文大赛中获奖;爱好文学,还写过《那份爱,我永远记得》、《一碗牛肉面》、《春在天地间》《南纬东经,三论英豪》等文学作品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据统计,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上升,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现状,关系到社会将来的发展状况。

  每听到“我是一个留守儿童……我要把我的思念,让缕缕秋风送给我日夜想念想念的妈妈”这首歌时,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歌声道出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无助。在积极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成为“留守儿童”。我连续担任几年班主任的工作中,据统计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上升。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的确让人堪忧

\

  一.留守儿童的成因:

  1.只用钱“养育”的留守儿童: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在外,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灵沟通。这些家长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过程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2.托他人代管的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外出,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子女亲情需求严重缺失。经我对300个孩子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内仅在春节回来的占78.7%,还有15.1%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五年没见过父母的4.9%,还有1.3%孩子对父母长啥样都不清楚。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系沟通,使得亲子关系出现障碍。92%的留守孩子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接受隔代抚养和教育。还有8%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父母将自己的孩子托给亲人代管,非常放心,甚至时常来电交流,孩子长期缺乏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呵护,普遍存在心里失衡、生活习惯和学习成绩都较差。有些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爷爷奶奶对孩子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认为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

\

  3.父母早出晚归的留守儿童:

  父母尽管与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或者街道,但是由于单位或者生意上过忙,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无法照顾,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甚至放纵其行为;对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的生活轨迹没有观察、过问,即使问到,也是轻描淡写;对孩子的言语谈吐不进行核实,对于孩子与他人的矛盾,一味的指责他人;对孩子的撒谎,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放纵孩子犯一些不知不觉的错误。对孩子的关心也不够,对他们的学习不进行督促和检查,更谈不上辅导,孩子学习欠账大,与其他孩子的学习成绩拉开了距离。

  4.单亲或孤儿家庭留守儿童:

  有部分家庭,由于父母不和,家庭气氛长期弥漫着“烟雾”,孩子在痛苦中生活。有的父母离异,留下一些单亲孩子;还有一些孩子父母出现意外事故,孩子成为孤儿。这一部分无人管教的孩子的确可怜,问题也最为严重。他们的衣食无保障,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又在哪里,他们常常与情况相似的孩子结伴而行,有钱出入在网吧,游戏厅,没有钱时向他人借着花……。他们对学校的制度,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不放在心上,对同学的劝告和帮助视而不见,渐渐的脱离了群众。

\

  二、留守儿童的表现:

1.心理不健康:

  这些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不分是非,感情用事,喜怒无常。由于父母与孩子缺少语言的沟通,孩子产生自卑心里,沉默寡语,无精打采。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常常表现为:理想与能力的矛盾、进取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个性发展,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的矛盾等。

 2.行为习惯不良:

  有的孩子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有的孩子学会抽烟、酗酒、盗窃……;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混混整天混在一起,经不起外界刺激、诱惑,而导致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比如一部分同学往往具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敢作敢为,伙同自己的同伙参与赌博,群殴他人,欺辱凌弱,讲江湖义气,不但走上了歧途,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3.是非辨别不清:

  真善美、假恶丑的混淆,缺乏辨识能力。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侵蚀了他们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与社会上曾有劣迹的人的拉扰,对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低的学生模仿着下滑,出现早恋,还有一些女孩子,缺少正确引导,而在社会上混吃混喝,甚至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4.学习成绩不佳:

  由留守孩子变成了学困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孩子无人管教,长期放纵,孩子的生活无规律,学习无信心,成为师生眼中的“差生”。他们有的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老师同学在冷漠他们、歧视他们,觉得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上学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不做作业,上课睡懒觉。上学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不做作业,上课宁愿睡懒觉也不做作业,书都懒得翻开,心里经常感到焦虑、急躁,这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家长不及时教育引导,只能让留守的孩子离正确的生活轨道越来越远。

  三.让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切勿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死角:

  1.通过博客、网站、广播室、宣传栏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公益理念让更多人参加到爱心公益行列中来,增强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更多的关注。

  通过社会一些机构组织安排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去欢乐,让他们感觉社会的温暖。

  2.社区,学校组织一些心理辅导专题座谈,做一些心理健康辅导;同时,党委、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宣传,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

  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情感教育,引导孩子心里健康成长。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包括爷爷奶奶)很少或从不聊天。

\

  3.通过宣传和正确引导,让外出务工的父母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自己为人父母,生了孩子就有养育孩子的义务,更有教育孩子的义务。现在教育制度在逐渐的健全,农村孩子有同等享受城市教育资源的权利,孩子异地上学同样享受国家教育津贴。父母不能只顾着搞经济建设,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教育,不要错过孩子享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家长们行动起来,除了交流沟通,有条件的家长在打工的同时,带着孩子到大城市去读书,这是最好的选择。

  4.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一对一帮助计划:关爱留守儿童 ,让他们不再孤单”行动计划。

  班级是孩子在校期间从早到晚落脚地,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场所。温暖的班级是孩子感受阳光和爱的港湾。学校建立“一对一帮助计划:关爱留守儿童, 让他们不再孤单”让一些学习好的非留守孩子,一对一去帮助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一对一”可以是一个班级帮助一个孩子,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帮助一个孩子,也可以是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孩子。让同学们和留守儿童聊天,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处境,家庭境况以及学习问题,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让留守儿童能成为具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智能发展,与人为善,强健体魄的孩子。

\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失很多,从而导致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方面出现很多困难,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不应只看到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人们经济收入提高的一面,还要看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忽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长问题的另一面。要将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提高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因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成长的保障机制和措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留守儿童对生活能有自信心,自尊心,向善心,进取心,这样他们才能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而积极努力,会成为学校或社会的一个优秀群体,将来对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王博
责任编辑:刘玲敏

上一篇:沈阳高校“替课族”月赚800元 替课替考替跑操
下一篇: